眩晕 |
定义:人们对他自己及周围时空感觉的不确切感,是对自身或周围环境的假性运动感。患者自觉自身或外物旋转、升降、倾斜、头重脚轻等不稳感。 |
生理刺激性眩晕:由视觉、前庭及本体传入的矛盾或持续性不适应的信息导致,因感觉的矛盾而出现弥漫性眩晕。 |
| | | |
| | 程度:轻度。
持续时间:一些罕见情况下可在病理刺激源持续数天后以轻型延续。
可反复发作。
可在位置改变时加强或减轻。 | 部分伴随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、如恶心及呕吐、出冷汗、头痛及意识障碍。 |
| 如果在不同的距离内没有足够可供定的抓握物,可产生瘫痪样的运动不确定。 | | 伴随有恐惧及植物神经症状,如恶心及呕吐、出冷汗等。 |
周围性前庭性眩晕:前庭内部器官(半规管、球囊、椭圆囊)、前神经及前庭核团的急性功能障碍导致。 |
一般症状:明显的旋转性眩晕。向一侧倾倒。向相反方向的方向性自发的眼球震颤。 |
| 常见于60岁以上的病人,上呼吸道感染、轻度的颅骨外伤可与发病相关。病人可由于头部活动(在床上转身、躺下、头后屈)而引起眩晕,发作间歇期正常。 | 持续时间:数秒。
性质:不改变的旋转性眩晕。
可反复发作。
可在位置改变时加强或减轻。 | |
| | 持续时间:数天。
性质:旋转性眩晕。
可反复发作。 | 恶心。
病变侧冷热水试验敏感下降。
如果同时出现听力下降,则说明迷路也受到累及。 |
| | 双侧迷路同时病变所致的眩晕的情况少见,故眩晕一般在疾病的开始出现,持续短暂,其病程具有不一致性。 | |
| 常在使用链霉素等药物后2-4周逐渐出现眩晕,耳鸣、耳聋明显,无眼震。 | 起病形式:亚急性。
至症状高峰时间:1-2周。
程度:轻至中度。
持续时间:数周至数月或更长。 | 耳鸣。神经性听力障碍。部分伴有自主神经症状:指一组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疾病,包括心脏神经症、胃肠神经症、心因性过度换气综合征和呃逆等类型 |
| 常在病毒感染后1-2周突然剧烈眩晕且眩晕持续时间长。单次发作型:突然强烈的旋转性眩晕发作及共济失调或失平衡。多次发作型:反复发作旋转性眩晕或为平衡障碍及不稳感。眩晕不如单次发作者那样强烈。 | 起病形式:急性。
至症状高峰时间:数分钟。
程度:中至重度。
持续时间:数周或数月。 | |
| 常为中耳炎等病变后出现,亚急性间歇性眩晕,恶心、呕吐,耳鸣、耳聋,阵发性加剧。 | 起病形式:亚急性,进展性。
至症状高峰时间:数日或数周。
程度:中至重度。
持续时间:数周至迷路被破坏中止。 | 耳鸣。严重时出现混合性听力障碍:中内耳病变同时存在,影响声波传导与感受所造成的听力障碍称为混合性耳聋。 |
| 发作性眩晕,恶心、呕吐,一侧耳鸣、耳聋三主症伴眼球震颤。 | 起病形式:突发性。
至症状高峰时间:数分钟。
程度:剧烈。
持续时间:数时或数日。
间歇期时间:数日、数月至数年。
反复发作。 | 耳鸣。阶梯进展神经性听力障碍,间歇期听力障碍。伴有自主神经症状。 |
| 在前庭神经受到靠近脑干血管搏动的压迫时,头部转动或躯体的活动可出现眩晕发作。表现为:站立和行走不稳。 | | 听力障碍(听力减退)
搏动耳鸣
三叉神经及中间神经疼痛
有时也会出现其他局灶性神经障碍 |
| 可出现于外伤、屏气动作、过度训练及内耳(镫骨)手术、飞行或潜水后气压改变外伤等情况时。压力增高时(咳嗽、喷嚏、吹奏),眩晕加重。 | | |
中枢性前庭性眩晕:又可分为全脑或脑局部障碍与一过性脑功能障碍。 |
| 中老年,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史,突发眩晕、恶心、呕吐、眼震。无耳鸣、耳聋。 | 起病形式:突发。
至症状高峰时间:数分钟。
程度:轻度。
持续时间:数分至数时。
间歇期时间:数月至数年。 | |
| | | |
精神性眩晕
(抑郁病人以及精神病人均可出现弥漫或难以描述的眩晕主诉)
恐怖型摇晃性眩晕 | 为随个体的不同出现固定的摇晃性眩晕发作,站立及行走不稳,因而害怕活动。 | 眩晕性质:波动性的站立及行走不稳,称发作性倾倒的感觉,如不自主的持续数秒钟的躯体摇晃。 | |
| 逐渐出现耳鸣、耳聋、眩晕、进行性加重,之后出现小脑体征:指小脑损害所表现的体征,如眼球震颤、肌张力减退、共济失调等。也可出现高颅压。 | 起病形式:亚急性或慢性。
至症状高峰时间:数周至数日。
程度:轻度。
持续时间:数周至数月。 | |
| 头处于一定位置是出现剧烈眩晕、眼震、恶心、呕吐,无耳鸣、耳聋。适宜头位症状随之消失。 | 起病形式:突发(一定头位)。
至症状高峰时间:数秒。
程度:重度。
持续时间:短(时间与头位有关)。
反复发作:与头位有关。 | |
非系统性眩晕:由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各系统疾病引起。 |
| 常在紧张或过劳后出现头晕、耳鸣、心悸、多汗、失眠、多梦等症状。无眼震及耳聋。休息、对症治疗后好转。 | 起病形式:急慢不定。
至症状高峰时间:数分钟至数小时。
程度:轻(无旋转感)。
持续时间:不定。
反复发作:不定(疲劳、紧张时易发)。 | |
血压性眩晕1
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眩晕
低血压分为原发性低血压、直立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三大类。直立性低血压又可分为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和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。 | 原发性低血压的眩晕发病率,女多于男,老年人多于中青年人。
由原发性低血压引起的眩晕常在早晨起床时发作,或以卧位、蹲位、半坐位突然直立时发作。其症状为不能久立,否则血压迅速下降,出现眩晕、眼前发黑、面色苍白、出汗甚至虚脱、暂时意识丧失而倾倒。如果眩晕发作时立即卧倒可以迅速缓解症状。
当站立过久、疲劳、饥饿或突然起立时立即发生眩晕或晕厥症状,平卧休息片刻后可缓解。 | | |